学生天地



征文抒怀,板绘传情,“家国同心,综高同行”活动月作品选登
笔尖诉家国,青春展担当。2025年9月,我校举办“家国同心,综高同行”主题活动月活动,以丰富形式凝聚力量,传递家国情怀。学子们热情参与,或以笔为媒,在征文中倾注真挚的家国情怀;或以色彩为锋,在黑板上绘就跃动青春力量的画卷。这场融合了文学与艺术的盛宴,既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,更彰显了综高学子立志向上的青春风采。
一、征文抒怀,笔尖传情
“爱国・爱校・爱家”征文比赛中,学子们以笔为媒、以心为墨,将对祖国、对学校、对家的热爱,化作一篇篇打动人心的佳作。这些藏在文字里的温暖瞬间,都是“综高同行”的印记,让“爱国、爱校、爱家”变成了可共鸣的情感。
以青春之名,赴综高之约
高一(17)班 陈怡霏
时间煮雨,岁月逢花。细数来,已与综高相知相伴三年,无数平凡而又充满意义的瞬间永存于我的心间,常常令我感叹过往的幸福与美好。那清晨之美、师生之谊、奋斗之姿,书写出我多彩的校园生活,更书写出综高人的精神与品质。
朝阳·花香氤氲
东方泛白,晨曦透过重重云霞而来,映照着翻滚的晨雾,窗外模糊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。灿烂的朝霞铺满遥远的天际,偌大的综高校园被照得一片明亮。漫步于校道,微风拂过脸颊,传来一缕芳香。艳丽的黄花风铃木是那么的耀眼,让人惊叹它的洒脱与明媚;火红的木棉花是那么的挺拔,让人惊叹它的热情与庄严。阳光之下,花草树木的恣意生长,赋予综高人拼搏奋斗、勇往直前的不竭精神动力。
求知·博学笃行
“青衿之志,履践致远。”正青春,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心中的梦想,要有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毅力与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决心。每天总会有一群同学拿着题目排队向老师询问,老师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同学们进行讲解,循循善诱。题干中的红圈,剖析出的知识点,攻克下的一道又一道难题,都是我们收获知识、突破自我的体现,成了我们前进的力量。师生围在一起答疑解惑的帧帧瞬间,记录的是永恒的师生温情,也刻画出综高人力求向上、博学笃行的品格。
静谧·坚守奋斗
夜幕降临,夜色中的校园更加静美。“少年当有凌云志,万里长空竞风流。”安静的教室,每位同学都沉浸在自己无声的战场上,有的在奋笔疾书,笔尖在纸上一路生花;有的在默默背书,复习笔记,复盘着一日所学……我们珍惜每一段碎片时光,珍惜每一次的努力与奋斗,在青春的这一场既美好又艰难的旅程中,用心去发现,用心去感受。这就是奋斗的痕迹,是综高人珍惜时间、厚积薄发的优秀品质。
感谢综高培育之恩,吾愿以青春之名,燃烧青春之烈火,书写壮丽璀璨之篇章,携手共赴未来荣耀之约!
家校为舟,于爱国沧溟中稳泛
高二(11)班 刘新考
当九三阅兵的礼炮响彻世界,将士们铿锵的步伐踏响时代的最强音——爱国的呼声便于八方汇聚成浩瀚沧溟,于我们心中久久不息。望着那一面面坚毅的脸庞,我忽然意识到:他们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从家庭和校园中走出的儿女?儿郎自懵懂,家校铸英雄。身为综高学子,我们自当怀揣一腔热爱,始于家,淬于校,于爱国的洪流中熠熠生辉。
爱家为楫,乘风破浪始启航。家,是爱的浇筑,是心灵的港湾,更是我们“人生需要扣好的第一粒扣子”。君不见岳飞“笑谈渴饮匈奴血”的背后,是母亲刺下精忠报国的叮嘱;君不见杂交水稻米香十里,氤氲着父母对袁爷爷温馨的幼年启蒙;君不见当年抗战满门英烈的刘老庄连擂鼓声声,“母亲膝下百万兵”的誓言感天动地……家,始终是生命初心的培育之所。家之爱,温暖于妈妈端上的一杯热牛奶,深藏于爸爸暗含关怀的眼角,守护于我们心中对父母的恩情不忘。爱家,赋予我们踏上远航的勇气和悠然心会难与君说的启蒙。
爱校为帆,莘莘学子笑迎风。如果说家是我们自照的一抹孤光,那么学校则是我们的“三万顷琼田”,赋予我们扬帆起航的强大能力。在综高,我们在语文课上诵读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;在政治课上讨论时事政策,探求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;在胜利日共同观看阅兵仪式,厚植家国情怀。这份由校园培育的集体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,如同为舟楫张开了风帆,让我们明晰航向,积蓄力量,从“小我”走向“大我”。君可见九三文艺晚会中,同龄人饱含深情演绎先辈壮怀,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,不正是校园中日复一日的文化浸润与精神传承的生动外显么?爱校并非遥不可及,它可以是对身边师长同学的尊重,或者是对校园一草一木的爱惜,还可以是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每一次努力。
爱国为海,浪花朵朵自开怀。祖国,是我们航行其上的那片无垠沧溟,是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最深沉的融合。爱国,并非抽象的口号,而是将对家的眷恋、对校的热爱,升华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切认同、对国土山河的坚决守护、对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。它体现于我们每一次对国旗热切的注目,体现于我们每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时的真诚,更体现于我们每一次对过往的深刻铭记,再满怀热情地创造无限希望的未来。身为新时代的青年人,我们是时代的接班人,自当坚定理想信念,胸怀豪情,踔厉奋发,有力回应时代“今夕何夕”之巨问!
作为新时代的综高学子,我们既是家庭的一员,也是校园的学子,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。我们应当深刻认识这“家国三境”的深刻内涵,做到“表里俱澄澈”,将三者融为一体,以家校为舟,于爱国的沧海中稳泛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真正谱写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历史的青春篇章!
怀爱国情,立成才志,报母校恩
高二(2)班 许境桦
爱国是根植于炎黄子孙血脉中的精神基因,成才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,感恩母校则是学子对成长沃土的深情回馈。三者交织,构成了青年成长的精神坐标系,指引着我们在人生征途上笃定前行。
爱国情:精神之钙,立身之本
爱国,是陆游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赤忱,是林则徐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担当。它并非抽象的概念,而是具体可感的行动。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回国效力,到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铸就大国重器,无数先辈用行动诠释了爱国的真谛。于当代青年而言,爱国是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渴求,因为每一点学识的积累都是为祖国发展储备力量;是在升旗仪式上的庄严肃立,那冉冉升起的国旗是国家尊严的象征;是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支持,因为国家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我们息息相关。
当我们为祖国的航天成就欢呼,为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自豪时,爱国之情便在心中激荡。这种情感是我们抵御精神空虚的屏障,是我们在人生迷雾中辨别方向的灯塔。没有爱国情的支撑,个人的成长便如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难以找到真正的价值归属。
成才志:逐梦之帆,报国之基
成才,是个人价值的实现,更是报国的资本。古人云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成才正是修身的进阶,是实现更高理想的阶梯。周恩来总理年少立志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,终成一代伟人,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立下不朽功勋。在知识经济时代,成才的内涵更加丰富,它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、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过硬的实践本领。
母校为我们提供了成才的平台:宽敞的教室是我们求知的殿堂,先进的实验室是我们探索的乐园,博学的师长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。我们在课堂上汲取知识,在社团中锻炼能力,在竞赛里挑战自我。每一次解题的突破,每一次演讲的进步,每一次实践的收获,都是成才路上的一个个脚印。树立成才志,就是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,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,为将来报效祖国、回馈母校积蓄力量。
母校恩:滋养之壤,感恩之责
母校,是我们成长的摇篮。从懵懂孩童到青春少年,母校见证了我们的蜕变。那窗明几净的教室,记录着我们的琅琅书声;那绿草如茵的操场,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;那和蔼可亲的老师,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关怀。是母校的教育,让我们明辨是非、知书达理;是母校的培养,让我们掌握技能、树立理想。
感恩母校,并非一句空话。它可以是课堂上的专注听讲,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的付出;可以是对校园环境的爱护,让母校的一草一木始终焕发生机;可以是毕业后的持续奋进,用成才的业绩为母校增光添彩。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时,不应忘记母校的栽培之恩,因为正是这片沃土,孕育了我们成长的希望。
爱国情、成才志、母校恩,三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爱国情激发成才志,成才志践行爱国情,而母校恩则是滋养爱国情、成就成才志的基石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当怀爱国之情,立成才之志,报母校之恩,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,为祖国的繁荣昌盛、为母校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让我们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在爱国、成才、感恩的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!
家国校同心,青春筑华章
高一(8)班 刘星怡
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”。千年前《孟子》中的箴言,如一缕绵长的丝线,将家与国的命运紧紧缠绕。而校园,恰似这丝线上缀满的星光,照亮我们从家庭港湾驶向国家沧海的航程。爱家、爱校、爱国,从不是孤立的口号,而是如同春芽破土、江河奔涌,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,在青春岁月里生长出最坚定的力量。
爱家,是生命最初的根系,是心底最柔软的港湾。家,从不是冰冷的砖瓦,而是清晨厨房飘起的粥雾,是深夜书桌旁温着的牛奶;是父亲修家电时递过去的螺丝刀,是母亲织毛衣时落下的线头。这份爱,藏在最平凡的日常里;是夜间迎着晚风散步的宁静,是难过时坐在身边无声的陪伴,是考试失利后家人递来的那杯热茶。正是这些细碎的温暖,教会我们感恩与担当,让我们在成长路上有了直面风雨的底气——就像树苗扎根土壤,家的滋养,是我们一生最坚实的依靠。
爱校,是青春最鲜活的注脚,是成长路上的星光。校园是我们走出家庭、拥抱集体的第一站。在这里,有数学课上与同桌配合无间的默契,有篮球比赛上为班级真心的呐喊,有文艺汇演后台相互整理服装的关心;也有老师在作业本上写下的鼓励评语,有图书馆里阳光洒在书页上的宁静,有走廊里与同学并肩走过的欢声笑语。爱校,不必惊天动地:是离开教室时随手关上的电灯,是捡起地上纸屑的弯腰,是听到他人称赞学校时的自豪。在这里,我们退去稚气,学会团结与坚持,校园便成了青春的开始,梦想启航的跑道。
爱国,是青春最深沉的底色,是融入血脉的担当,殷殷之情俱系华夏,寸寸丹心皆为国家。它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,而是由无数平凡的人用行动书写的史诗。是屈原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的求索,是文天祥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气节;是邓稼先隐姓埋名研制“两弹”的坚守,是袁隆平院士一生躬耕稻田的执着;也是疫情中逆行的医务人员,是街头维护秩序的志愿者。于我们高中生而言,爱国是认真听好每一堂课,为建设祖国储备知识;是了解传统文化,背诵古诗词时的文化认同;是关注时事新闻,理性思考社会问题的责任。当我们把个人的理想编织进时代的经纬,青春便自然而然地与国家的未来同频共振。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而校则是连接两者的桥梁。从家庭的温暖中汲取力量,在校园的培育中练就本领,向国家的需要中寻找方向建设伟大的蓝图——这便是青春最美的模样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以真挚之心爱家,以热忱之意爱校,以赤子之志爱国。让青春的脚步,踏响在家的期盼、校的耕耘、国的召唤中,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纯情华章。
寸心持报国,山河诵余芬
初三(13)班 余欣怡
“大风泱泱,大潮滂滂。春风又绿神州,华夏再沐朝阳。”
——题记
山河历劫霜,青史铭国殇
忆往昔,山河破碎,社稷飘摇,强敌环伺,民心反侧,九原动荡,风雨如晦。在山河动荡的黑暗年代,革命英雄“扶大厦于将倾,抚狂澜于既倒”,点燃革命星火,让滚滚春雷响彻沉寂的中国。我看见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赴刀山火海,为民族复兴而前赴后继。他们看见了民生疾苦,看见了饿殍遍野,便以己之心花,奉灼灼之国华。他们以一腔碧血酬知己,以此心赤忱赠山河,终换万家平安。
山河凝浩气,薪火永传承
江山如画,四海同歌中华,十里长街,铁流滚滚;秋日长空,战机翱翔,呼啸而过,傲视苍穹;岁月更迭,信念赓续,老将不死,薪火相传。钱学森的导弹,程开甲的核武,屠呦呦的青蒿素......八十年峥嵘岁月,几代人呕心沥血,渺小浮沉亦能增补山海,萤烛之火亦能增辉日月。
山河今如画,盛世誉中华
云水泱泱,天色苍茫。星海横流,岁月成碑,纵使尘埃沧桑在历史的纸堆静默化朽,流淌在神州华夏血液里的精神却永远炙热不息。百折千回,亦能挺立出我华夏风骨,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”英雄辈出,山河更颜,展望新朝,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。千年积尘擢掩抑,但出中华向四方。科技兼备,软硬俱全,今日中华可谓昌盛。
生逢国富民强的盛世,这般锦绣时代常让我心生感慨。作为青年一代,我们当以自强之姿接续过往荣光,为生机盎然的华夏续写新的篇章。
心怀凌云壮志,搏击万里长空
初三(13)班 徐沈琦
中华上下五千年,积淀了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,中国曾在漫长岁月里长期走在世界前列。然而近代以来,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土,国家蒙辱、人民受难。面对外敌入侵,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,带领人民奋起反抗、前仆后继,终迎民族解放的曙光。
“你看,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!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!”如今,我们迎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。受阅军人迈着坚定不移、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天安门,群众奋力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,高声呐喊祝福祖国,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中国人民的豪情与激昂;无数军舰方队磅礴列阵,彰显着我国的战略力量与大国底气;7架战机腾空而起,喷出 14条绚丽彩烟,象征着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。这一切,都在警醒着每一个中国人:铭记历史、牢记初心、热爱祖国。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爱国情怀的起点,正是对家的珍视。那么,什么是爱家?又该如何爱家?在我看来,爱护兄弟姐妹、孝顺父母长辈,便是最朴素的爱家之道。古人云“百善孝为先”,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早已融入民族血脉,其分量不言而喻。而真正的孝顺从不是表面功夫,无论在他人面前还是独处家中,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内心深处,都应实实在在落实,用真心与行动回馈家人的付出。
学校是我们的“第二个家”,这里是莘莘学子梦想启航的港湾。因此,在爱家之外,我们也要爱校。学校为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、优质的教育资源,给予细致入微的关怀;老师不仅传授我们知识与学习方法,更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与处世的准则,这一切,都离不开学校与老师的默默努力和无私付出。这份恩情值得我们深深铭记,我们应心怀感恩、多些包容,从身边小事做起、从细节之处践行:为老师递上一杯热水,随手捡起校园里的垃圾,用点滴行动守护这个“第二个家”。
现如今,世界发展日新月异,新时代的号角早已响彻神州大地。发展之路犹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;历史的教训更如洪钟大吕,时刻让人刻骨铭心。因此,强国之路容不得半点懈怠,而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,更应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,秉持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信念,在学习中锤炼本领,在实践中增长才干,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,让青春在强国征程中绽放光彩。
二、画笔描山河,少年抒赤诚
一方黑板,是少年们挥洒赤诚的“家国画布”;三色粉笔,是勾勒青春的“强国笔触”。学子们以醒目的主题大字缀以细腻的爱国图景,将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凝注于板书之间,让滚烫的赤子情怀随一笔一画自然流淌。
从黑板上的色彩斑斓,到笔尖下的赤诚文字,“家国同心,综高同行”主题活动月成为我校的重要纽带,推动爱国教育与学子成长深度交融。未来,我校将持续以此类活动为抓手,让家国情怀成为校园文化的鲜明标识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更多力量。

下一篇:“语文节”征文学生作品选登(四)